安全採耳與耳燭迷思:正確清潔耳道這樣做

耳燭迷思一次拆解:什麼時候該採耳、到店流程與居家守則,乾淨又不受傷。

棉花棒越挖越癢?耳屎明明清了又塞?想舒服又安全,先了解耳道自潔機制,再選正確清潔方式。這篇帶你分辨常見迷思,並說明什麼時候該交給專業採耳。

常見迷思,先釐清

  • 迷思 1:「棉花棒最乾淨」
    實際上常把耳垢往更深處推,造成悶塞與搔癢。
  • 迷思 2:「耳燭能把耳屎吸出來」
    耳燭燃燒後殘渣容易被誤認為耳垢,且有燙傷、煙霧刺激等風險。
  • 迷思 3:「常挖才不會塞」
    過度刺激讓耳道皮膚更敏感,反而越挖越癢。

什麼時候需要專業採耳?

  • 塞耳感、聽起來悶悶的或出現耳鳴。
  • 耳道容易發癢、分泌物偏多或有異味。
  • 長期戴耳塞、耳機或常游泳、進水者。

到店採耳流程(宸芯SPA)

  1. 問診評估:了解近期不適、清潔習慣與禁忌。
  2. 放大照明檢視:使用專業照明與工具觀察耳道狀況。
  3. 溫和清潔:軟化耳垢後再精準取出,避免刮傷。
  4. 舒緩保護:視情況搭配局部保養與居家建議。

居家保養守則

  • 保持耳道乾燥,洗澡後用毛巾「貼著吸乾」外耳水分。
  • 不要硬撬深層耳垢;卡得很深請交給專業處理。
  • 有糖尿病、外耳道濕疹、慢性中耳炎等病史者,請先諮詢再清潔。
  • 小朋友可評估後進行,但需家長陪同並配合度足夠。

常見問與答

Q:多久清一次比較好?
依個人分泌與習慣差異而定,多數人每 1–3 個月評估一次即可;若有塞耳感或聽力變悶,建議提前處理。

Q:會痛或流血嗎?
正常不會。過程以軟化+溫和清潔為主,並在可視環境下操作,降低不適與刮傷風險。

想舒服又安全地清潔耳朵?交給專業採耳,清爽感受立刻有感。

發佈留言